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诗词笔记 > 赠汪伦古诗搞笑

赠汪伦古诗搞笑

时间:2023-11-29 18:27

1、古诗赠汪伦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歌颂了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2、此诗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3、全诗如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纵观李白的大多数诗词,都极富艺术表现力,将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表现形式综合应用地出神入化,将浪漫主义体现地淋漓尽致。

5、后面两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本诗情感的升华。这种就近取喻、信手拈来的夸张手法,不正是李白诗词中的硬核手法之一么?用深湛的桃花潭水比喻汪伦真挚纯洁的友情,就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了,令人感到形象可感,亲切感倍增。

6、而《赠汪伦》这首诗有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自然,虽然是一首赠好友的留别诗,但李白并未用浓墨重彩极力渲染这份感情,而是用就近深湛的桃花潭水比喻汪伦对李白真挚深情的友情。这种笔力的对比,才让人不经怀疑它的艺术价值。

7、唐代:李白

8、赠是赠送是的意思。

9、赠汪伦古诗里主要一句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诗词表达了李白对汪伦情深意切的深厚的感情。桃花潭水虽然很深难见底,但根本无法与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深。从这首诗印证了李白与汪伦之间不感情好。而且是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和知音。

10、再次,存在即合理,从本身实际的传唱度看,他的艺术价值已可见一斑。这首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语言富裕民歌色彩。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和朗诵,同时,本诗所体现的友情干净纯粹,令人向往。所以,此诗能经过数千年长盛不衰,历久弥新,说明他不仅是作为文学作品存在,也是世人心中涵养友情之花的柔软净土。

11、因此,《赠汪伦》这首诗,深思才知情真,细品方知味深。不愧为一首传世佳作。

12、“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场面,没有悲切,没有感伤,这两句诗更像是不假思索,顺口而出的白话,恰好表现了李白那种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别了。寥寥几个从侧面体现了李白和汪伦这一对好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13、古诗《赠汪伦》是一首七言绝句,赞美了汪伦对李白的诚挚感情,同时也歌颂了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本诗的主角是李白与汪伦,李白一生游历山川,在安徽桃花潭结识汪伦,建立了深厚友情,李白离开的那天,汪伦为其唱歌送行,李白十分感动,这首诗朗朗上口,留传千古。

14、其次,情感态度上看,这首诗所描绘的友情也正是古今所倡导所向往的情感典范。这是一个关于偶像与素人的纯真的友情故事。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已经声名远播。农民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阳叔父李冰阳家,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便欣然前往,却并未见信中盛景。汪伦盛情款待,搬出桃花潭水酿出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段,因此李白离别时赠了这首诗感谢汪伦的盛情。古今中外,凡能超越阶层圈子的的友情,都能成就一段佳话。

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最能体现李白和汪伦深厚友谊。

16、《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诗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17、赠:赠送,诗眼: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的“深”,(情深义重)手法:以夸张的手法表达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比喻自然,亲切。

18、这首诗可以说是友情的赞歌。

19、原诗文如下:

20、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缺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21、《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一首留别诗。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22、但是如果我们跳出李白的浪漫主义诗词框架,就会发现,这是诗的整体格调和表现手法也一首上乘之作。

23、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24、此诗是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25、前面2句诗14个字,已经把人物、性格、事件、场景交代清楚,可见诗人的功底之深。

26、后两句是抒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27、笔者认为,李白的《赠汪伦》这首诗并非名过其实,反而与李白的其他传世之作相比,尤显得别致可爱,因此才会流传至今,为世人津津乐道。

28、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29、《赠汪伦》唐.李白

30、李白〔唐代〕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31、前两句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3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3、《赠汪伦》一诗中诗仙李白以简单的语言来表达不简单的情感。将诗人自己与友人汪伦离别时候依依不舍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桃花潭的清水深不见底却远远不及汪伦与“我”的情谊。

34、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35、唐·李白

36、首先,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赠汪伦》和李白大多数惊艳绝伦的作品对比,初读确实略显暗淡。但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首人人传唱的经典之作。

37、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38、清沈德潜很欣赏最后两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喻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39、《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诗中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李白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令人回味无穷。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