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诗词笔记 > 四年级古诗视频大全连续播放【优选91句】

四年级古诗视频大全连续播放【优选91句】

时间:2024-01-16 04:52

1、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2、叫:风声如吼。

3、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4、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5、遥知不是雪

6、九月天山雪,无花只是寒

7、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8、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9、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东。

10、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楚辞》愿岁并谢,与长友兮。―屈原《楚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楚辞》沅有��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的诗《楚辞》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楚辞》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屈原的诗《楚辞》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楚辞》

11、孤舟蓑笠翁,

12、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13、唐·杜甫《对雪》

14、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15、【江雪】柳宗元

16、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17、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8、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19、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2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

22、唐·元稹《南秦雪》

23、凌寒独自开。

24、梅花----王安石

25、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26、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27、凄凄:寒凉。翳翳:阴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

28、无行:不成行列。

29、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3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1、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32、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3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4、独钓寒江雪。

35、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

36、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37、绝句----杜甫

38、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39、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40、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41、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42、风雪夜归人。独钓寒江雪。

43、【春雪】刘方平

44、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45、两个黄鹂鸣翠柳,

46、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47、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48、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49、【绝句】(唐杜甫)

50、《诗经·小雅·角弓》

51、天寒白屋贫。万径人踪灭。

52、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53、回风:回旋的风。

54、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55、【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春雪】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东。【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6、唐·高骈《对雪》

57、描写冬天的诗

58、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59、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60、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

61、江雪----柳宗元

62、为有暗香来

63、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64、门泊东吴万里船。

65、指直:手指僵直。

66、刘长卿柳宗元

67、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68、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69、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70、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71、日暮苍山远,千山鸟飞绝,

72、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73、窗含西岭千秋雪,

74、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75、墙角数枝梅,

76、一行白露上青天。

77、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78、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雪

79、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80、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81、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82、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83、千山鸟飞绝,

84、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85、唐·孟郊《苦寒吟》

86、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87、柴门闻犬吠,孤舟蓑笠翁,

88、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89、唐·李白《北风行》

90、万径人踪灭。

9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译文: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名句赏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首诗前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赏析一: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注释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浥:(yì):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故人:老朋友.  更尽:先饮完.译文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  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析  唐代大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等边塞名篇.《阳关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估计在“安史之乱”以后,据《资治通鉴》至德元年(756)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边兵大量内调,此诗约作于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无疑,当他送别友人临近分别时,诗人不会不考虑到战争将对他们今后产生的影响.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节物风光,描绘了平平常常的景色,却充满诗情画意.三四句表达了对友人一篇深挚的情谊.但是,在一些权威的辞书和教材中对后两句均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朋友,再干了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解释明显带有主观随意性,没有真实反映出王维如此造句所想表达的深意,更没有揭示出此两句在表达上的佳妙之处.首先,作出了这样浅显直白的解释,本诗显的似乎并无新意,与他在这一时期的同类作品相比也无特别之处,只能算是一首很平常的送别诗,这与后人将之一直誉为唐诗“压卷之作”的称谓显然是不相符的,其中必然隐赋有某种其他的寓意,而我们却一直尚未予以重视而挖掘出来;其次,这是一首送友人去守护边疆的诗,面对战争的残酷无情,曾经到访过边塞的诗人相当了解,“古来征战几人回”!他一般不可能说出“你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这样的话去伤害友人且触犯诗谶——这未免太不合乎情理;再说,从诗句的本身意义上分析,友人也并非一定要等到出了“阳关”后才看不到诗人,出了“渭城”不同样也就看不到诗人了吗?事实上,即便友人真到了边疆安西,他同样也能遇见来自家乡的“故人”,如岑参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中就这样写到:“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那么,“阳关”一词在这首诗中的特殊意义又会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诗人这两句其实是运用了逆挽(即叙事题材的“倒叙”)并结合了省略的写作手法,引导读者的思绪跟随年青的友人一起奔赴疆域,然后历经万种艰险,最后凯旋而归时,而“我”——现在的这个送行者却恐怕因年老多病已不在人世了……历史的真实是,诗人在送走友人后不满六年(于761年)便真的与世长辞了!我们已无法知道他们后来是否能重新相逢,但“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王维的这两句诗多少能反映出友人那漫长的戎马生涯与思者的无奈.因此,诗中的“西出阳关”并非是指友人不久后走出了阳关,而应该是指将来友人完成任务胜利返回时路经“阳关”.长期以来,“西出阳关”一直被简单理解为友人走出了阳关,但是在这里却是真正的“一语双关”:它按着时空的发展次序有着两幅截然不同的场景,第一幅“西出阳关”是指友人在征途中刚刚走出了阳关,渭城在东,阳关在西,是谓“西面出去”,一般人们均持此种观点;另一幅“西出阳关”就是指友人在经历许千辛万苦,完成了任务剀旋而归时离开了阳关,渭城仍在东,阳关仍在西,却是谓“西面出来”,诗人的本意就是如此.可见,常人都把友人从“西面出来”误解成了从“西面出去”了!不难理解,面对各自分离后的茫茫未知前途,不禁会引起诗人的无边遐想,而这种思绪一旦跨越了时空和个人后,便会产生出扣人心弦的意境,有着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诗人正是为此成功地进行了时空的转换和压缩.必须指出,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走向西域的通道,同时也是军事要塞.“玉门关”外基本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而“阳关”内则完全属于唐朝的领土.在诗人看来,只有将来友人能走出了“阳关”后方才真正表明他是平安回来了.我们从元代《阳春白雪集》中大石调《阳关三叠》词中可以发现,古人其实一直就是这样诠释的:“…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故此,准确完整地诠释这首诗应该是这样的:  朋友  请再干了这杯酒  待你将来凯旋而归  西出阳关的时候  恐怕已不能再看到我了啊  惟有这  渭城的细雨  青青的客舍  以及随风而舞的扬柳  还会像今天一样  在此恭侯看!这哪里像是诗人在送别友人,这分明就是友人在送诗人呀!诗人王维正是高超地运用了这种逆挽的写作手法,籍助于时空的转换,将国家的安危、战争的残酷、朋友的情谊、人生的苦短紧紧地揉合在了一起,情景交融,达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其实,在王维的诗歌里也曾多次采用了这种语法结构,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就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在与“阳关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山中送别》诗中我们也同样能领会到诗人在此方面的匠心独运:“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的这种语法技巧甚至对后来诗人也有启示意义,如白居易在《邯郸冬至夜思家》诗中“想得家中夜深座,还应说着远行人”两句,就不难感觉受到了他的影响.重新认识王维《阳关曲》的重要意义,使我们再次强烈感受到:作为一位诗人,只有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紧紧地血脉相连,才能够创造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伟大作品.诗人王维清楚地了解战争的无情,也深知友人的远征可谓九死一生,更明白此次分离或许就意味着永别.但他依然为友人祝福,期待着友人能平安归来,盼望着国家从此走向和平昌盛——即便自己可能已等不到那一天的到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不仅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更饱含着他对国家和平安宁的美好祝愿!——这正是“阳关曲”千百年来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