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诗词笔记 > 月下独酌李白古诗【优选61句】

月下独酌李白古诗【优选61句】

时间:2024-03-03 05:13

1、文学赏析:

2、④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3、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4、①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①。

7、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8、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

9、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10、月下独酌李白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1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裴回,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2、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13、⑤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

14、然而月亮并不懂得饮酒的情趣,影子也只能是白白地跟随在我的身旁。

15、永结无情游⑥,相期邈云汉⑦。

16、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17、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8、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19、我只有举起杯来邀请天上的明月,结果,明月、我和月下的身影看起来好像成了三个人。

20、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2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22、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

23、月既不解饮②,影徒随我身。

24、诗词大意

25、尽管如此,我暂且还是把月亮和身影当作伴侣吧,因为人生行乐,怎能错过这纯宵良辰?

26、静夜思: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

27、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28、③“窗”的通假字。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29、床:此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今传五种说法。

30、《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31、译文在鲜花丛中置一壶酒,自斟独饮,没有亲朋好友相陪。

32、从此我愿和明月结成忘情的交游伴侣,并相约在那高远的云汉仙境去遨游。

3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4、我放声高歌,月亮好像流年难舍;我尽情起舞,影子便破碎零乱。

35、疑:好像。

36、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37、清醒时,我和它们共同欢乐,沉睡后,便又各自离散。

38、李白关于中秋节的古诗一

39、作者:李白

40、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41、暂伴月将影③,行乐须及春④。

42、扩展资料:

43、李白的《月下独酌》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有无限的凄凉。

44、作者简介

45、举头:抬头。

46、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47、②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48、赏析《月下独酌》工四首,此为第一首,诗中表达了知音难遇的苦闷。诗一开头就描写了寂寞的情调。独酌是写静,更是以静衬凄,在色调的反差中,表达出美景虽在,知音难求的深沉悲叹。“举杯”两句构思十分巧妙,在无人可语的情况下,把明月和身影作为朋友,然而明月却不懂饮酒,影子也徒然相伴,其孤独之状就更深了一层。为及时行乐,诗人胸襟大开、轻歌曼舞。月儿因聆听而留连,影儿因随舞而零乱,似乎落寞悄然而逝。然而,细加品味,诗人却凄苦到了极点。月不会人意,“影零乱”是内心零乱的极妙写照。更为难堪的是,清醒时有明月交欢,醉入梦乡则各自分散,所以“暂伴”一词正是作者的感情的虚幻寄托。最后两句集中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诗风,在彻底否定黑暗现实之中,寻得一点精神上的慰籍。

4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50、醒时同(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51、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52、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53、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54、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5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6、李白(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57、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58、我歌月徘徊⑤,我舞影零乱。

59、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60、静夜思李白

61、貌似应该是《月下独酌》~其中的第一首吧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首诗突出写一个“独”字。李白有抱负,有才能,想做一番事业,但是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到苦闷、徬徨。从他的诗里,读者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呼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抗议,也有对自由与解放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