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诗词笔记 > 古诗鉴赏ppt作品【优选150句】

古诗鉴赏ppt作品【优选150句】

时间:2024-03-22 04:43

1、别前喝了点酒,微有醉意,朋友走后,心绪不佳,竟不胜酒力睡着了。

2、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也使整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带有一点逼仄忧伤、骚屑不宁的意味。

5、李白另有两句诗:“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二者同样写雪,同样使用了夸张,连句式也相同,在读者心中引起的感受却全然不同。

6、抬眼望去,原野无比开阔,以至于感觉整个天空正像一个穹庐,低低地罩在树梢。江水清澈平静,明月倒映水中,感觉它与人如此亲近伸手就可以触摸到。

7、天才不是别的,而是辛劳和勤奋。——比丰

8、【赏析】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

9、无怪乎胡应麟说李白的乐府诗是“出鬼入神,惝恍莫测”亭送别作者:【徐浑】年代:【唐】体裁:【七绝】类别:【未知】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10、这里仅用“提剑”一词,就刻画了丈夫为国慷慨从戎的英武形象,使人对他后来不幸战死更生同情。

11、这和诗人当时那种并不和谐安闲的心境是相一致的。

12、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13、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4、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15、鲁迅在《漫谈“漫画”》一文中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

16、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17、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18、这里没有对长城作具体描写,但“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一句可以使人想到,定是长城比幽州更苦寒,才使得思妇格外忧虑不安。

19、”高诱注:“龙衔烛以照太阴,盖长千里,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

20、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21、杜甫的《望岳》  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意多,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终当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22、因丈夫离家日久,白羽箭上已蛛网尘结。

2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24、王琦注:“鲍照有《北风行》,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李白拟之而作。

2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26、”反复不断的离别,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一层离愁了。

27、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28、叶燮的《原诗》又说,夸张是“决不能有其事,实为情至之语”。

29、这也正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的艺术辩证法。

30、北风号怒,飞雪漫天,满目凄凉的景象更加浓重地烘托出悲剧的气氛,它不仅又一次照应了题目,使首尾呼应,结构更趋完整;更重要的是使景与情极为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人几乎分辨不清哪是写景,哪是抒情。

31、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

32、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33、“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就是引用《淮南子·墬形训》中的故事:“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

34、一觉醒来,已是薄暮时分。

35、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

36、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37、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常常借助于神话传说。

38、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39、诗到此似乎可以结束了,但诗人并不止笔,他用惊心动魄的诗句倾泻出满腔的悲愤:“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40、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41、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42、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

43、“号怒”写风声,“天上来”写风势,此句极尽北风凛冽之形容。

44、朋友的船呢?此刻更不知道随着急流驶到云山雾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

45、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4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47、“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一笔,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思妇将种种离愁别恨、忧思悬想统统化为极端痛苦的绝望心情。

48、李白《谢公亭》诗说:“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49、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50、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51、诗中“燕山雪花大如席”和“黄河捧土尚可塞”,说的都是生活中决不可能发生的事,但读者从中感到的是作者强烈真实的感情,其事虽“决不能有”,却变得真实而可以理解,并且收到比写实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

5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53、暮色的苍茫黯淡,风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胧仿佛中追忆别时情景所感到的怅惘空虚,使诗人此刻的情怀特别凄黯孤寂,感到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气氛的包围,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笼罩的西楼上走了下来。

54、这诗一起先照应题目,从北方苦寒着笔。

55、)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

5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57、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58、”(《李太白全集》)李白的乐府诗,不满足因袭模仿,而能大胆创造,别出新意,被誉为“擅奇古今”(胡应麟《诗薮》)。

5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60、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流三千里。

61、(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古代诗词中“南浦”、“西楼”都常指送别之处。

62、睹物思人,已是黯然神伤,更那堪“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物在人亡,倍觉伤情。

6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64、此诗信笔挥洒,时有妙语惊人;自然流畅,不露斧凿痕迹。

65、”这几句意境十分壮阔,气象极其雄浑。

66、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67、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68、这正是他诗歌浪漫主义的一个特征。

69、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70、诗的前后联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

71、他的近一百五十首乐府诗,或“不与本辞为异”(胡震亨《李诗通》),但在艺术上高出前人;或对原作提炼、深化,熔铸出新的、寓意深刻的主题。

72、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描写足以显示北方冬季特征的景象:“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73、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

74、对雪的描写更是大气包举,想象飞腾,精彩绝妙,不愧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7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76、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77、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2、劝君今夜须沈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3、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4、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5、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6、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7、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8、惆怅东栏一抹雪,人生看得几清明。9、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10、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11、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12、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13、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14、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15、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7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79、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80、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81、但通过“水急流”的刻画,舟行的迅疾自可想见,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也宛然在目。

82、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

83、这一句并没有直接写到友人的行舟。

8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二)用于描写坚韧不拔精神的诗句: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5、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

86、它从一个“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一般题材中,出神入化,点铁成金,开掘出控诉战争罪恶,同情人民痛苦的新主题,从而赋予比原作深刻得多的思想意义。

87、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88、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

89、“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鞞靫”是装箭的袋子。

90、这两句诗还好在它不单写景,而且寓情于景。

91、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9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

9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94、怪诞离奇的神话虽不足凭信,但它所展现的幽冷严寒的境界却借助于读者的联想成为真实可感的艺术形象。

95、前面的写景为这里的叙事抒情作了伏笔,作者的剪裁功夫也于此可见。

9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97、一个唤起了浓郁的春意,一个渲染了严冬的淫威。

98、但这首《北风行》还略有不同,它对北风雨雪的着力渲染,倒不只为了起兴,也有着借景抒情,烘托主题的作用。

99、北风行李白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100、而幽州苦寒已被作者写到极致,则长城的寒冷、征人的困境便不言自明。

10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102、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

103、这是一首乐府诗。

104、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10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106、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107、作者用“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等一连串的动作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忧心忡忡、愁肠百结的思妇的形象。

108、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借美好的春色反衬别离之悲,与此同一机杼。

109、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南朝萧铎

110、懒散能磨去才智的锋芒。

111、眼前的江面,两岸的青山红叶都已经笼罩在蒙蒙雨雾和沉沉暮色之中。

112、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113、”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烛龙栖息在极北的地方,那里终年不见阳光,只以烛龙的视瞑呼吸区分昼夜和四季,代替太阳的不过是烛龙衔烛发出的微光。

114、这两句诗点出“燕山”和“轩辕台”,就由开头泛指广大北方具体到幽燕地区,引出下面的“幽州思妇”。

115、不同的艺术效果皆因作者的情思不同。

116、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117、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

118、而一、三两句分别点出舟发与人远,二、四两句纯用景物烘托渲染,则又异中有同,使全篇在变化中显出统一。

119、这里却说即使黄河捧土可塞,思妇之恨也难裁,这就极其鲜明地反衬出思妇愁恨的深广和她悲愤得不能自已的强烈感情。

120、“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121、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朱经

122、古代有唱歌送行的习俗。

123、这正是古乐府通常使用的手法,这样的开头有时甚至与主题无关,只是作为起兴。

124、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125、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126、”只有在真实基础上的夸张才有生命力。

12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8、诗歌的艺术形象是诗人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统一,李白有着丰富的想象,热烈的情感,自由豪放的个性,所以寻常的事物到了他的笔下往往会出人意表,超越常情。

12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30、“黄河捧土”是用典,见于《后汉书·朱浮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是说黄河边孟津渡口不可塞,那么,“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滔滔黄河当更不可塞。

131、朋友乘舟走远后,诗人并没有离开送别的谢亭,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会。

132、日月不临既承接了开头两句,又同“唯有北风”互相衬托,强调了气候的寒冷。

13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13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135、思妇的愁怨多么象那无尽无休的北风雨雪,真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结尾这两句诗恰似火山喷射着岩浆,又象江河冲破堤防,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136、移船近岸,停泊在烟水笼罩的小洲边。正是傍晚时分,让远行在外的人不禁又平添一段新愁。

137、天色变了,下起了雨,四望一片迷蒙。

138、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

13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4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14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4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143、这两句是写思妇忧念丈夫,但路途迢远,无由得见,只得用丈夫留下的饰有虎纹的箭袋寄托情思,排遣愁怀。

144、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145、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146、这位思妇正是由眼前过往的行人,想到远行未归的丈夫;由此时此地的苦寒景象,引起对远在长城的丈夫的担心。

147、《北风行》就属于这后一类。

14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149、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150、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