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网站首页 > 文案笔记 > 优选贞观时期著名的两位宰相【27句】

优选贞观时期著名的两位宰相【27句】

时间:2024-07-06 04:48

贞观时期著名的两位宰相

1、去世时间:贞观22年

2、裴寂、萧瑀、陈叔达、李靖、封德彝、宇文士及、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温彦博、岑文本、魏征、侯君集、杨师道、戴冑、刘洎、李世绩、张亮、马周、褚遂良、崔仁师、杨宏礼、王珪、杜淹、杨恭仁、许敬宗、高季辅、张行成。

3、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他们议政的场所叫政事堂。尚书令位高权大,自隋以来,基本不设

4、称号:梁国公

5、从唐太宗开始的这些做法,表明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扩大了,已不限于三省长官;宰相成员增多,既便于集思广议,又使之互相牵制,从而避免出现权臣专权的局面。这样,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了皇帝大权旁落。

6、魏徵,现作“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祖籍下曲阳县。曾在隋朝做个小官,后随主官追随李密,归唐之后任太子建成的太子洗马,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帝位,任命其为詹事主簿,历任尚书左丞、秘书监、侍中、光禄大夫、太子太师等职,因直言进谏而名垂青史,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7、唐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皇权与相权的争端,采取设立三省六部制以分割宰相的权力。

8、贞观时期:高宗的老师,褚遂良。大将,侯君集。丞相,长孙无忌。开元年间,张九龄。

9、杜如晦(585~630年),字克明,京兆郡杜陵县人。李渊晋阳起兵后,成为秦王李世民幕府谋臣,授兵曹参军。迁陕州长史,从平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叛乱,积极运筹帷幄,为时人所敬服。文学馆建立后,以为秦王府从事中郎,位列十八学士之首。玄武门之变时,联合房玄龄参与策划,同居首功,拜太子左庶子,封蔡(莱)国公。唐太宗即位后,历任兵部尚书、检校侍中、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配合房玄龄同心辅政,负责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并称“房谋杜断”

10、著名的贤相有姚崇、宋璟、张九龄。

11、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尚书,六部分理各种征政事务,每部又领四司,计24司。

12、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

13、唐朝最著名的十大宰相排名:

14、唐的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成为宰相。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尚书省职责为执行,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15、房玄龄是宰相。

16、长孙无忌

17、李世民贞观时期共二十三年,期间有二十九人拜相,他们分别是:

18、房玄龄和魏征都是唐太宗李世民贞观时期的名臣,都位列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

19、房玄龄(579年—648年),名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人,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李渊在晋阳起兵后,追随秦王李世民后,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选拔人才,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武德九年(626年),谋划玄武门之变,随同杜如晦等五人居于首功。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令,封邢国公,负责综理朝政,兼修国史、编纂《晋书》。执政期间,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迁尚书左仆射、司空,封梁国公,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20、李世民时期有二十九人任宰相

21、主要成就:凌烟阁24功臣之一

22、魏征和房玄龄、杜如晦,是唐太宗在位期间的三位最著名的文臣,其履历如下:

23、贞观元年(627年),魏征授谏议大夫、检校尚书左丞,后迁秘书监,再迁侍中(侍中是三省之一的门下省)。(当然就是宰相了)。

24、简单来说,三省的首脑都相当于宰相,不过都是叫一些奇怪的名字,他们的职位都不高,最大的时候也只是正二品。

25、房玄龄,山东临淄人,最初在晋阳独自起义后,开始投靠和辅佐李世民,成为了其非常器重的谋士之一。在玄武门事变中,和杜如晦等五人,为秦王李世民立下大功,后助唐太宗创出贞观之治,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26、②贞观元年,唐太宗即位后,拜房玄龄中书令、邢国公,负责综理朝政,兼修国史、编纂《晋书》。累迁尚书左仆射(尚书是三省之一的尚书省)、司空,受封梁国公,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27、房玄龄是唐初名相,而魏征是最著名的谏臣。